晨报记者陈里予报道 昨天在豫园举行的上海中药文化博览会暨225届膏方节上,很多市民拿着保健养生书籍,前来活动现场向医生咨询自我保健的有效性。专家指出,市民可将书籍的知识作为平常保健养生的参考学习之用,但真正要起到治疗、调理、滋补的作用,最好还是先请医生开出有针对性的处方。
昨天,记者看到,众多老中医出现在膏方节的咨询台前,而和以往不同,不少市民手中拿着热销的养生保健书,一边翻着书,一边咨询。无独有偶,在沪上众多医院中医科以及中药店内,拿着书本来配方的市民越来越多。
知名中医专家邬尧清教授解释道,书籍上的建议处方有的是中药经典方剂,是几千年的经验累积,有的是医生自己多年的经验成果,确实对某一类病症群体有一定的适应性。但每个人都有个体的特殊性,“一人一方”才具有针对性。另外,药材的临方炮制也是决定药效的重要因素,但有些市民不懂个中奥秘,而方子书写不全导致药材没有进一步加工而失去效果。
老中医昨天呼吁,各种保健养生书籍使深奥的学问更亲民,但中药讲究“君、臣、佐、使”配伍得当,讲究“炮制虽繁但必不敢省人工”的规范有效。